汤雄著
海灯法师是我国当代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佛门高僧与武术大师,他在佛学修证、武术实践、中医药术、诗文创作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是一位集佛法、武功、医术、文学于一身的佛教界传奇人物。
山径人稀水欲冰,
光明无尽佛前灯。
升堂茶罢跏趺坐,
我是江南行脚僧。
——海灯法师
1956年8月至1958年5月,海灯法师应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长老之邀,在云居寺担任了20个月的住持。
在1958年到1967年期间,海灯法师在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境内太湖西山岛石公山石公寺任住持,海灯法师在寺中闭门修经、潜心向佛、刻苦习武、行医施术、妙笔著书,打下了扎实的修行基础。正如海灯法师自己所说的那样:“太湖西山岛上的10年,是我进一步闭关修炼、开悟佛法的地方,我的一指禅二指功也是在西山岛上进一步修炼成的。”
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海灯法师才又回到了四川绵阳地区江油县重华镇老家定居下来。
(待续)
第三十一回 虔诚请回师父魂 灵骨铁塔映湖山
且说蔡林生香皂净手、焚香点烛后,用一把竹尺一毫米一毫米地把师父的灵骨从炭灰炭块中仔细地分离出来时,喜出望外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在分离中,他居然找到了四颗米粒大小的、呈半透明的、闪闪发光的玻璃状的硬物!
这四粒晶状硬物,一颗呈深绿色,一颗呈淡绿色,一颗呈黄绿色,一颗呈金黄色。除此之外,还有师父的一颗牙齿和一块未燃尽的布片。
稍一愣怔,蔡林生当即激动地直立起来,他知道,这是舍利子,是师父的舍利子!
他当即来到邮电局,给远在江油的范师弟打去长途电话,把这喜讯告诉了他。这时,他才知道,在成都观雾山分拣海灯法师的骨灰时,他们也已经从中找到了32颗舍利子!
这是只有道行非凡、修炼到家的高僧在火化后,才会出现的舍利子!
……
就在蔡林生与周文华欣喜地商议着如何把师父的这些珍贵的遗物与舍利子送石公寺供养时,马祖铭也正准备前往江油市,恭请海灯法师的灵骨了。
石公山是海灯法师驻锡过整整十年的地方,尽管石公寺早已被摧毁,但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重视下,已修葺一新,新的寺院也重建了起来。平心而论,专门开辟在那里的海灯法师陈列室里,所展出的大都是照片与文字,还缺少实质性的实物。为实现法师生前那句“永远住在这里不走了”的谶言似的遗言,必须尽可能地请来海灯法师的遗物与灵骨,才能使石公山的海灯法师陈列室名副其实。
所以,海灯法师圆寂后,苏州市陈式太极拳协会与苏州市武协、吴县城建局都向海灯法师治丧委员会发去了唁电。马祖铭获此噩耗后,虽因公务缠身,实在难以脱身,但还是仍以个人的名义,向范应莲发去了深致哀悼的电报。
说实话,要把海灯法师的骨灰永久地安葬在石公寺的想法,马祖铭早在1987 年海灯法师重返西山岛时就有了。但那种触霉头的话能问师父吗?当然不能!所以,几次话到嘴边,都被他用力咽了回去。他只是拐弯抹角地暗示海灯法师,向师父提出了“由衷地希望师父能够永远落户在我们苏州西山的石公寺”这样模棱两可的要求。海灯法师何等聪明,他怎听不懂马祖铭话中的这种潜台词?不过,当时他也只是模棱两可地反问道:“永远可能吗?我的家乡江油与重华的有些人会同意吗?”
马祖铭听了,即机灵地进一步暗示道:“那么,师父您可以两边蹲蹲的呀,老家蹲蹲,我们西山也蹲蹲,这样,就免得我们想念您的时候看不到您。”
海灯法师被这个巧舌如簧、头脑灵活的俗家弟子惹得忍俊不禁,一语双关地说道:“好呀,我同意啦。反正到时候,我也做不动主了,由你安排就是啦。”
遗憾的是,马祖铭当时并没有听出师父回答中的玄机。
所以,海灯法师一圆寂,马祖铭就连忙向吴县有关领导提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汇报了海灯法师那年重返吴县时的心愿。
能让海灯法师永远地留在吴县,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这样,西山岛与石公寺,肯定会因此多增加一层文化的光彩。只是不知道人家当地政府同意不同意?吴县的领导经商量后,当即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祖铭。于是,根据海灯法师的遗愿与吴县县委与县政府的指示,在海灯法师逝世仅半个月的时间里,马祖铭受吴县城建局领导的委托,执笔以书面形式向江油市政协提出了相关的意向。全信如下:
江油市政协:
闻名中外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海灯法师的仙逝,使吴县人民缅怀不已。他的仙逝是佛教界、武术界的一大损失。法师在吴县任政协委员、石公寺住持期间,他那以慈善为本、合己济人、施医施药、讲经传武的动人事迹,永远铭记在吴县人民的心中,吴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八七年冬,法师应邀携带四大弟子回吴县西山观光时受到了苏州市和吴县人民及其领导的热情接待。老人激动地说:“山青水清人更亲,吴县是我功成名就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并多次表示他身后的骨灰愿安葬在石公山。
石公山是太湖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西山景区的精华所在,风景如 画,景色秀丽,湖光山色之美,闻名于世;一年四季,游客如云。为此,海灯法师陈列馆定于今年开工,高达四米的铁质舍利塔已浇铸,并即将安装在那里,以供中外游客瞻仰。
当代高僧海灯法师是一位集佛学、文学、武术、医学于一身的大师,这是江油市人民的骄傲,也是吴县人民的骄傲。为此特来函同贵市政协商量,将法师的一小部分舍利安葬在石公山。众所周知,佛祖舍利尚且分藏在几个崇尚佛教的国度,为此,深信贵市有关部门是完全理解吴县人民的心理的,并会大力支持我们这一工作的。
春节后,我们委派法师弟子马祖铭前来贵市承办此事。
此致
敬礼!
吴县城乡建设局
1989 年1月25日
平心而论,现在看来,此份类似申请的信,有点对不上号:信是致江油政协的,落款却是一个县的城建局,无论级别与专业,都不相称。为此,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当时吴县政府对此事的谨慎小心的态度。
然而,信函发出没多久,江油市政府就回信了,他们同意了吴县城建局的协商和要求。
1989年3月13日,马祖铭再次奉吴县人民政府之命,单身一人身负重任,专程赶赴四川江油市,准备恭迎海灯法师的部分骨殖,带回苏州,然后按计划安放在西山岛石公山,成为苏州太湖西山岛上永久的珍藏与亮点。
这是马祖铭与江油市政协的领导们的第三次见面了,也算是老朋友了。大家深为马祖铭对师父海灯的忠诚而感动。为示郑重,江油市政协的正副主席赵朴、杨必润、周玉乾,市政协正副秘书长杨大任、陈德喜,市政协常委兼江油海灯武馆馆长范应莲,江油市政协委员兼重华武校校长李兴友,江油海灯武馆办公室主任王拓疆、后勤科科长张维跃等领导还专门举办了一个简短的签约仪式。拿出已经准备好的一纸协议,郑重其事地交给马祖铭过目。马祖铭认真拜读完这份协议后,这才怀着激动的心情,庄重地在这份毛笔正楷书写的“协议”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私章。全文如下:
关于苏州市吴县迎请海灯法师灵骨的协议
海灯法师于1957年至1967年曾任吴县政协委员、石公山住持。根据法师生前遭愿和苏州吴县要求将灵青分送一部分安放在吴县石公山。
现由吴县城建局委派海灯法师弟子马祖铭同志来江油市观雾山极乐寺迎请海灯法师灵骨到吴县石公山修建舍利塔。经与政协江油市委员会、中共江油市委员会统战部、市人民政府宗教科、观雾山极乐寺共同协商,同意将部分灵骨移交给吴县石公山。
双方本着宣传海灯法师爱国爱教的高尚品德,为弘扬中华武术共同作贡献,特订以上协议。
协议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观雾山极乐寺管委会代表(寂清签字,公章)
苏州市吴县代表(马祖铭签字,私章)
江油政协代表(陈德喜签字,公章)
江油市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科代表(刘维清签字,公章)
1989.3.15
这份协议下面的三个个人签字上,还分别盖着“江油市观雾山佛教协会筹备组”、“江油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科”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江油市委员会”这样三个大红的公章。
协议签订的当天下午,江油市政协的陈德喜副秘书长即手持市政协开具的介绍信,亲自陪同马祖铭一起,前往成都市观雾山极乐寺,分拣法师的灵骨。
马祖铭永远也忘不了分拣师父灵骨的那一幕。
这天,马祖铭在几位和尚的陪同下,神情肃穆地走进极乐寺中海灯法师的灵堂。
这时他看到,正中供着的一幅海灯法师的遗像下,是一张供桌;供桌上面除摆放着瓜果等供品外,还另外摆放着一个约70公分长、40公分宽、30公分厚的木柜子,柜子上还用一把铜锁锁着。
仪式开始后,马祖铭随着众和尚一起,双膝着地,跪在大红的蒲团上,并仿效着众僧的样子,双手合十,两眼微闭,在一片木鱼敲击与钟磬钹鼓的叩打声与一阵阵香烟缭绕的香雾中,随着众僧人呢喃的诵经声一起默诵祈祷。尽管马祖铭不懂经文,但“阿弥陀佛”这句佛门常语还是耳熟能详的。于是,他反复虔诚地念叨着这句“阿弥陀佛”,和着众僧人的诵经声一起为海灯法师超度。
这一跪,就是整整一个钟头!
直跪得时年已是50岁的马祖铭腰酸背痛、双膝发麻。不由心想:自己父母亲过世时,也没有跪过这么长的时间呢!
一个钟头的祈祷过后,马祖铭这才站起身来,一边揉着麻木的双腿,一边随着长老来到海灯法师遗像下的供桌前。长老用钥匙打开供桌上摆放着的那只木柜子上的铜锁,掀开柜盖,用双手从里面捧出一只外面蒙有大红绸子的瓷罐,然后掀去绸子。这时,一个和尚走近前,把一只空的陶瓷罐交到马祖铭的手中。然后,老方丈用一双又尖又长的乌色筷子,从瓷罐中逐一小心翼翼地挟起了海灯法师的骨殖,轻轻地放入了马祖铭手中端着的那只陶瓷罐中。
这时,堂内的诵经声更响了,马祖铭的视线也更模糊了……
遗骨挟得差不多了,方丈即盖上坛盖,外面用一块大红的绸子裹了,庄重地交到马祖铭的双手中……
第二天,马祖铭就背着装有海灯法师骨殖坛的鼓鼓囊囊的行李包,在江油市陈德喜副秘书长的亲自陪同下,坐上了返程的火车。
一路上,马祖铭如获至宝地保护着师父的灵骨罐,回到苏州时,古城中已是万家灯火。
然而,亡故人的骨殖,毕竟是不讨人喜欢的,何况这是非亲非故的亡故人的骨殖。所以当马祖铭连背带抱地带着这“不讨人喜欢的东西”回到苏州,还没走进家门,便受到了讳莫如深的夫人急如风火的阻挡与斥责。于是,马祖铭只得把这个千里迢迢带回的骨殖罐暂时寄存在自家楼下的自行车车库中,让师父暂时委屈了一夜。第二天,马祖铭就把海灯师父的骨殖坛,带到了单位里,供奉在办公室的文件柜中。
好不容易从成都请回来的海灯法师的骨殖,由于当时筹建海灯法师陵园及灵骨塔等事宜,所以在马祖铭单位的文件柜里搁了四年时间……
有道是摆渡摆到江边,送佛送到西天。
从此,马祖铭又开始忙着张罗让海灯法师的灵骨得以永久安置的事情了。他一边及时向领导反映,落实相关经费,一边找人设计灵骨塔,同时多次前往以生铁铸造闻名的苏州民丰锅厂,最后以3000元的低价,买下了该锅厂仓库里这座实际价值超万元的某寺院未曾买去的灵骨塔。行文至此,细心的读 者不难发现,早在吴县城乡建设局1989年1月25 日致江油市政协的公函中,便已写有“高达四米的铁质舍利塔已浇铸”等字样了,何以直到四年后的今天才以3000元的低价买下这座“该锅厂仓库里这座实际价值超万元的某寺院未曾买去的灵骨塔”呢?
采访中,笔者向马祖铭提出了这个疑问。
面对疑问,老马狡黠地一笑,直言不讳地答道:“当时写给江油的这封公函是我起草的,我之所以这样空穴来风,完全是为了让江油市政协能够顺利地同意我们的请求而耍的小花枪呀!”
1993年5月20日,坐落在苏州市吴县西山岛石公山后山明月坡上的海灯法师的墓地终于落成竣工,灵骨塔也终于高高地耸立起来了。
明月坡上的海灯法师灵骨塔,占地面积150 平方米,塔高10米,七级四角,葬有海灯法师五分之一的骨殖。灵骨塔的前后均为太湖山水,近处的石公山是它的依托与背景。
整座灵骨塔设计精巧,又不失庄严肃穆,整体由塔基、坛台、塔体三个部分组成,塔系生铁铸就,通体墨黑,不招摇、不张狂,充满着坚忍不拔,透发出庄严稳重的氛围;坛台的正前方嵌着海灯法师的遗位,遗像系用汉白玉雕凿而成,白色的石雕与黑色的塔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主人翁一生爱憎分明的形象,强调了主题,使人一目了然;塔基上铺设着花岗岩地坪,灰中带白,它与江南之天、湖、岛之地的色彩相吻合,给人以和谐协调的美感;塔基的栏板上共有18方花岗岩雕刻,内容分为三个类型-佛教花木、海灯武术、海灯诗作,颇具特色。
海灯法师生前是佛门高僧,因此设计者以释家常用的莲花、茉莉、忍冬石榴来装饰他的灵骨塔。这四种花卉都有它们的象征意义:忍冬具有越冬不死的特点,释家将它视为“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之物;石榴象征信徒众多,佛门兴旺;莲花具有不受污染、超凡脱俗的崇高品格,是释家圣洁的象征;玉白敦厚的茉莉则以其清净的纯洁、深醇的芳香、玲珑的娇态成为释家的吉祥之物。
海灯法师又是当代的武林名家,所以艺术家们在墓地四周的栏板上镌刻了“朝天蹬”、“七星剑”、“九节鞭”、“睡罗汉”、“罗汉拳”、“两指禅”、“童子功”、“梅花拳”9 幅浮雕。
海灯法师还擅长诗文,故而栏板上又分别刻写上了他的《煨芋》、《烹茗》、《两指禅》、《石公秋月》、《归云洞颂古》等他生前吟诵石公山的诗篇。诗文由书法家朱德昂书。
借着海灯法师灵骨塔成功耸立的东风,此时的东吴武术馆也在海灯精神的鼓舞下,办得风生水起:东吴武术馆成立于1985年4月,前后发展会员483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3人、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2人、中学教师5人、干部33 人、知名人士两人,拥有各门派教练26 名。12个辅导站分设在苏州市、吴县,前后公开招生22次。其中联合招生4次。为苏州、常州、无锡、南京、吴县公安系统举办技击训练班六期,受训人数3245人次;武术表演5次;参加拍摄电影、电视剧《飞天神鼠》、《情仇侠义》等。《扬子晚报》、《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等为东吴武术馆作了报道。学员中共发表武术专著29篇,并与四川省江油市海灯法师武馆、日本名古屋市五道拳联盟以及美国洛杉矶蒋浩泉武术学院建立友好关系。
海灯法师生前为东吴武术馆名誉馆长,馆长系他的弟子马祖铭。总顾问、总教练为中国著名武术家袁贤群教授,副总教练分别为陈根福、刘元毅,教练员分别有曹琼瑜、张子源、何本钦、翁浩萍、张丽菊、刘兴海、祝惠东、许志成、王鸿菊、王毅、张惠群、毛永昌、俞建明、俞政、吕振森、陈洪、吉守祥、龚松、林、丁长根等。他们分别为省级武术全能冠军、上海大世界“飞达杯”武术节银质奖和优秀奖获得者、江苏省武术选拔赛优胜者、亚运会参加者以及部队教官、刑警队教练,堪称阵容整齐,武林高手云集。教授内容主要有少林、太极、推手、八卦、形意、擒拿、格斗、散打、摔跤、气功、健身操等。
然而,谁又能想到,海灯法师圆寂后不久,当年第一个宣传报道海灯法师的某记者与海灯法师的爱徒范应莲闹起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名誉诉讼案。其实,这也是海灯法师生前就预料到的。海灯法师晚年健在的时候,他曾对记者说过:“心同明月难逃谤,文满乾坤不济贫。世人本来就没有完人,况且大丈夫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不可能不被人议论。”
在这场官司打得最为激烈的时候,有记者曾特意致信吴县政协,试从吴县政协那里探知些许有关海灯法师当年的“不是”。惜乎吴县政协的领导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言简意赅地用短短的一句“海灯法师在吴县期间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吴县人民怀念他”的文字,向对方作了答复。
所幸的是,这场备受国内外瞩目的敬永祥侵害海灯法师名誉权案历经10年,于1998年8月终于落下了帷幕。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了终审裁决:敬永祥败诉。1998年8月19日的《羊城晚报》作了《十年讼争尘埃落定,海灯依然推尊武林》的报道。
终审裁决判令该记者立即停止对海灯法师及弟子范应莲名誉侵害,并在该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非专业性报纸上为海灯法师恢复名誉。
(待续)
海灯当年来到西湖石公山石公寺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发自内心地希望永远呆在这个地方不走了。马祖铭为了西湖旅游区着想,当然希望海灯永远留在西湖,不但活着的时候留在西湖,死后骨骸也永远留在西湖,但是这种话又不方便说出口,只好拐弯抹脚地暗示海灯法师。
马祖铭:“由衷地希望师父能够永远落户在我们苏州西山的石公寺”
海灯:“永远可能吗?我的家乡江油与重华的有些人会同意吗?”
马祖铭:“那么,师父您可以两边蹲蹲的呀,老家蹲蹲,我们西山也蹲蹲,这样,就免得我们想念您的时候看不到您。”
海灯:“好呀,我同意啦。反正到时候,我也做不动主了,由你安排就是啦。”
马祖铭当时并没有听出师父海灯法师话中的玄机。
活着的时候怎样活是重要的,死的时候怎样死,死后怎样安排同样重要,因为死亡只是肉体死亡,灵魂是不死的,怎样的死法及死后怎样的安排,决定灵魂在肉体死亡后去到何方。
琼瑶在86岁的时候烧碳在家中自杀身亡,不是她不热爱生活,而是身体衰老了,不想瘫痪在床上成为别人的负担。琼瑶在遗书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要求:不要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也不要祭拜。还有一个奇怪的要求,就是把她的后事办完之后,才告知亲友,但这一点琼瑶的儿子不愿意遵照执行。
琼瑶给出的理由是:我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以后上清明不必祭拜我,是因为我早已不存在。何况地球在暖化,烧纸烧香都在破坏地球,我们有义务要为代代相传的新生命,维持一个没有污染的生存环境。
这是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我觉得真正的原因与琼瑶的婚姻有关。
琼瑶与第一任丈夫因共同兴趣爱好相识相恋结婚,生下一个儿子,在琼瑶25岁的时候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带着儿子生活。
平鑫涛是知名作家,也是琼瑶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涛跟原配妻子一起创办皇冠出版社,并且跟原配妻子生下三个子女。琼瑶是美女作家,加盟皇冠集团,琼瑶疯狂爱上有妇之夫平鑫涛,平鑫涛不顾自己有妻子儿女,也疯狂地爱上琼瑶。平鑫涛的原配不愿意放手,默默地忍受着丈夫心身出轨,这段婚外情持续了8年之后,平鑫涛的原配最终放手,同意离婚,于是琼瑶与平鑫涛迅速结婚。琼瑶成为很多人不耻的第三者,至今平鑫涛的三个子女都无法原谅琼瑶。
原配陈婉珍在回忆录中说:“为了三个子女,我只能忍受着丈夫的出轨,我期待着有一天他能够回头。他说她(琼瑶)比较柔弱,我比较坚强,所以我就要任你插刀鱼肉?她柔弱?她没有你就活不下去?”
琼瑶的爱情可以理解,因为感情是不讲道理的,但琼瑶的爱情毕竟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不太光彩的,所以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她死后不希望还有人记着她,因为只要记着她,就会记着她不太光彩的事情,这不是她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