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范围 儒释道

服务范围

关于儒释道(儒释道相互弥补)
2024-05-12 来源: 浏览量:179

催眠师黄丽娟高能量式催眠法创始人)
一、儒家学说

二、道家学说

三、释家学说

四、儒释道相互弥补,相互支撑

 

 

一、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之所以叫儒家学说而不叫儒教,因为儒家思想不能算是一种宗教,宗教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体系,一般带有对神秘力量或现象的敬畏及崇拜。
5.12.

孔子知道人是有灵魂的,知道人死了之后灵魂的去向的,但孔子创立的思想学说重点放在为人处世上,强调人要有修养,要有责任,要有担当。按照儒家思想去做,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思想体系很符合统治阶层的愿望,于是极力摧崇,于是儒家思想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等地区。儒家思想在“治世”方面功劳很大,它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规范与典章制度。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五个基本道德品质,这是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了评价个人品行和社会行为的标准,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儒家的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容易成为社会精英。

儒家思想让人很有上进心,很有动力,然而上进心强的人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其他很多条件的辅助,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甚至神助。如果一个人的儒家思想观念很重,同时又特别特别的努力,但结果不但不成功,还出现各种挫败,这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就容易出问题,当身心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这时人最重要的需求是不是恢复身心健康?

儒家是最好的人生导师,但如果身心生病了,这个儒家导师也没什么好的招数,于是道教、佛教就有存在的必要了。

 

二、道家学说

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它强调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和节奏,我们应该顺应这些规律,不强求、不争斗。道家思想倡导简朴生活、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人有上进心很好,人想光宗耀祖很好,人想功成名就很好,但当大官的人总是极少数,有大成功的人总是极少数,道家认为人不要盲目地跟人攀比,应该量力而行,顺应自己的生理规律,顺应自己的心理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与本能的自己和谐,与大自然和谐,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的自然观和人生观也促进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追求。

那些在官场上失意的人,特别喜欢道家思想,于是过上隐居的与世无争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 它让我们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无为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道家是中医的鼻祖,中国古代的医生基本上都是道家的,所以有“十道九医”的说法。道家不仅仅是中医的鼻祖,还是诸子百家的鼻祖。按照南怀谨先生的观点,像兵家、法家、墨家等,都是道家的分支。中国历史上很多开国谋士、将相、甚至帝王,都是道家传人。比如,姜子牙、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

道家的人一般都健康长寿,比如,范蠡活了八九十岁,自然去世。姜子牙,活了一百多岁,也是自然去世。药王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也是自然死亡。

道家是非常优秀的“医生”,这个医生可以治疗很多很多心身疾病,但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道家也没有太多好的招数,于是就有佛教存在的必要了。

(注:道家修炼成仙的方法与佛教修炼成佛的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三、释家学说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悉达多又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陀是古印度一个王国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佛陀出家之前,娶三位妃子,生有小王子。

17-29岁期间,长居深宫的悉达多一共出游了四次。29岁的悉达多第四次出游,他遇见了一位与他有着同样想法的修道之人,这让悉达多意识到想要摆脱生老病死就必须出家修道,于是他不顾父王的反对,放弃了太子的身份地位,踏上修道的路途。经历6年自我折磨般的苦修生活,年仅35岁的悉达多在一棵菩提树下,经历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悟道,终于彻底顿悟四个人生真谛,于是形成了佛教。这四个真谛用四个字总结为“缘、起、性、空”。

“缘”指条件,或联系;“因”指开始,最初;“性”指本性,“空”指虚幻。意思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都遵循着因缘定律,有某个因,加上相应的条件,就产生相对应的结果。人不必执着地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不必执着地一定要逃避什么东西,我们天生就是本自具足的,应该向内求,不必向外求。人所害怕的东西,看清楚真相之后,一切都是幻象泡影。

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 在消除烦恼的心性修养方面, 有着明显的优势。佛教讲究因果报应,提倡众生平等,倡导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一些人付出很多很多,最终不但得不到理解认可,反而遭受无穷无尽的打击贬损,于是心理非常失衡,通过学佛之后,他的心理彻底平衡了,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他前世深深地亏欠那个人的,所以今世那个人通过特殊的方式复仇了。

佛教特别强调因果定律,我们今世所遭受的苦,就是在偿还前世欠下的债。要想来世变得更好,今世就得修炼自己的灵魂,放下贪嗔痴疑慢妒。通过提升自己的灵魂层次,让灵魂中的善大于恶,来生才能避免进入三恶道。灵魂中善的成分越高,来世的去处就越好。如果能做到彻底无我的地步,就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苦。

 

四、儒释道相互弥补,相互支撑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厚重的智慧书,那么,道家智慧是最机敏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中正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释、道之所以能够共生、共存、共荣,并不仅仅在于他们自身的生命力、融合力、亲民力,更重要的是,三教,其实是互为犄角、相互弥补、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心灵通心理文化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406026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