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范围 儒释道

服务范围

《王阳明传》第一章 来自云端的孩子
2024-08-17 来源: 浏览量:418

催眠师黄丽娟高能量式催眠法创始人)


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

王阳明(即王守云)(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是一位深通兵法的军事天才,多次在国家出现内乱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平叛止乱。他以文官掌兵符,上马治军,下马治民,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护国安民、力挽狂澜,堪称国士无双;他又是一位诗文高手、书法大家。

王阳明一生的命运十分坎坷。不过这也使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人称“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25257eca4b2c7a4f1aafdefaf6439ce

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

 

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孙中山

 

王阳明对儒学所做贡献同德国的马丁·路德对基督教所做的贡献一样深刻;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儒学宗师,中国历史上唯有王阳明一人。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杜维明


 

第一章 来自云端的孩子

 

出生异象与世家传承

 

明宪宗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王姓人家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刚出生的男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心学圣人王阳明。

在此之前,据说他的母亲郑氏怀孕十四个月,迟迟未能分娩。人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十四个月了还不愿出世?父亲王华颇为奇怪,并深感忧心。

王华,字德辉,别号实庵,晚称“海日翁”。其时已是二十七岁,是一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举子。本来一家人日子过得和美如意,可最近他老是为这孩子迟迟没有出世而忧心忡忡。不止这小两口心里七上八下,腹中孩子的祖父王伦和祖母岑老夫人也忧心不已。

岑老夫人盼着早日抱上这孙子,连日来心神不宁。一天,她上床午睡,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房顶上笙箫齐奏,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驾着五色云自空中而来。其中一个身披红袍、佩戴宝玉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而降,落在王家。

天神轻推房门,高声道:“贵人来也!”随即走了进来,将怀中小孩送与岑氏,回身出屋,随众仙驾云而去,仙乐和香雾也渐渐散去。岑氏抱着孩子,见那圆嘟嘟的小脸蛋粉嫩可爱,心生怜爱之情……

岑老夫人一觉醒来,才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恍惚间,就听到儿媳郑氏房中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哭声。然后是家人的报喜声:“老爷、老夫人,生了生了!”老两口见到刚刚出生的孙子生得粉嫩白胖,不觉大喜,岑老夫人就把刚才梦中的情形讲给了王伦,王伦点点头,环视了一下众人说:“看来这孩子有些不寻常啊,这应当是个吉兆。既然这孩子来自云端,就起名叫王云吧。”

后来,孩子出生的这间屋子常常被缕缕云雾萦绕,王伦便把这里叫作“瑞云楼”。如今这瑞云楼已成了浙江余姚一景。民间也因此流传着“瑞云送子”的传说。

说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王家,那可算是名门贵族。家族的先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朝名人、孝悌楷模王览。

王览,字玄通,西晋琅那人,“书圣”王羲之的曾祖。王览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王祥,《孝经》中“卧冰求鲤”的主角便是他。王览对这个兄长很尊敬。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孝顺,而后母却对王祥非常不好,经常打骂王祥。王览看到了,常流着眼泪抱着哥哥哭。

后母还常常刁难王祥,让他去办一些难事,王览就主动与王祥一起去。每一次母亲惩罚哥哥,王览都带着妻子过来帮忙,尽心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危机。王祥的品德和学问日益提升,名声越来越好,而后母的恶名就越发昭彰。于是她在酒里下了毒,要给王祥喝。王览发现后,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喝下去,替哥哥去死。见此情形,后母惊慌地把酒打翻在地,恐怕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毒死。后母开始心有悔悟,和两个兄弟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朝廷知道这件事后,就任命王览为光禄大夫,王家也成了官宦人家。从这时起,一个中国历史上的世家大族开始走上了舞台。

王览的孙子王导是东晋时的一代名相,与谢安齐名。唐代诗人刘禹锡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家说的就是这琅琊王氏一族。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王览诸多后代中的一个子孙——书法家王羲之的后代,为避战乱迁到了江南。于是王氏家族便在浙江山阴(今绍兴)绵延播迁。

又过了好多年,王羲之的二十三世孙王寿把家从浙江山阴迁到了余姚。

据说,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后代始终在余姚繁衍生息。

王守仁的祖父王伦,字天叙,据传生得细目美髯,风度翩翩,与人交往亲切和蔼,是和陶渊明、林和靖一般的人物。

王伦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家传的几大箱书籍,视之如命。他生怕王氏的家道在自己这里败落,埋头苦读《仪礼》《左传》和《史记》等典籍。此后,王伦变得博学多才,性情恬淡,平日以开馆授徒为生,闲暇时在竹林中弹琴消遣。王伦遗憾自己一生没有功名,因此,他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儿子王华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入朝为官,光耀王家门庭。

王华从小就聪明机灵,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他参加乡试,取得第二名。次年,王华考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当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

王伦常教导儿子王华要做一个道德完人。王华也十分注重个人节操,有良好的名声。

那个时代流传着许多关于王华的传说:王华在河边捡到一袋金子,他就在那里坐等一天。当失主拿到金子后大喜过望,准备给他一点报酬。王华谢绝道:“如果我贪图报酬,这一袋金子就不会还给你了,何必在这里等你!"

王华到翰林院工作后,偶尔被调到东宫给太子朱厚照讲课。太监刘瑾在那时和王华有旧。刘瑾还曾多次向王华请教一些知识,王华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刘瑾曾对人称赞说,王华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朱厚照登基后,刘瑾得宠专权。王华的儿子王守仁(即王阳明)因冒犯刘瑾被下大狱时,刘瑾曾向王华暗示过,如果王华能站在他这边,他可以考虑对王守仁从轻发落。王华断然拒绝了。王华说:“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即便史书里不写我,我儿子也不会原谅我。这就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准则,它没有是非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祖先的文化基因的力量是强大而持久的。王守仁和王氏祖先们,和他的父亲王华有一个绵延不绝的共同点,那就是:坚持内心的良知,坚持人格操守,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贵人语迟,智力非凡

 

不知不觉,余姚王家瑞云楼出生的小王云长到了两岁。

这孩子什么都好,可就是有一点让家人感到着急:他竟毫无开口说话的迹象。新生儿通常在七个月左右学语,一两岁就可以说话。这小王云基本不开口,保持沉默。

从祖父母到父母亲,还有姑舅表姨,都眼巴巴地盯着王云的那张小嘴,盼望能听到他叫一声“爸爸”或“妈妈”,哪怕是出个声也好啊。

在期盼中,就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年),王云已经五岁多了,生得眉目清朗,很招人喜欢。可是,他依然没有开口说话。这就奇怪了。是金口难开还是贵人语迟?王家找了很多名医来看,却毫无效果。

王华忧心忡忡,唉声叹气。王伦却显得心态平和,十分看好这个孙子,天天带在身边。

一天中午,王伦陪着王云在家门口乘凉。一个慈眉善目的和尚远远地走了过来,他听说这么大的孩子说不出一句囫囵话儿,不免连叹可惜。王伦便忙问他有何补救的法子,那和尚走上前来,朝王伦耳边说了八个字:“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王伦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听就猛然醒悟:原来事情坏在这名字上!一个“云”字泄露了上天托梦的天机,必须改名才能破解这个迷障。改个什么名儿呢?他忽然记起《论语》中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就叫守仁吧,希望孙子将来用仁德来守住自己的命运。

于是,老爷子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郑重地说:“从今天起,我要给我的孙子改个名字,叫守仁。”

家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老爷子到底要做什么。王伦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缓缓将当天奇遇和尚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叹息道:“我孙子是神仙从云端送来的,所以名字里有个‘云”字相当于泄露了天机。他到五岁还不会说话,我还一直纳闷儿,原来事情竟是出在这名字上……。”

人们听了将信将疑。然而不久后,他们惊喜地发现,改名后的王守仁居然开口叫“爸爸”“妈妈”了。这事儿在四里八乡引起了轰动。

一天下午,郑氏在做针线活,王华在窗前凝神读着圣贤书。

老爷子王伦则一手拿了本《大学》,一手牵着乖孙儿王守仁到一边,要教他读书。王老爷子刚刚摇头晃脑地读了个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那王守仁却说:“爷爷,这个不用教了。”

王伦一愣:“为啥?”王华和郑氏也一起转过头,看着漫不经心的儿子有点蒙。

王守仁便接着背了下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小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一屋子人顿时呆住了:这还是咱们的小守仁吗?

王伦抱起王守仁问:“你从哪儿学来的?”小孙子眨了眨眼睛答道:“爷爷念过无数遍了,孙儿听见便记在心里了。”

众人听了,惊愕不已:这小家伙真是个天才。人家是过目不忘,他倒来了个过耳成诵。

王伦捋捋胡须,欣慰地笑了:“真是天送麒麟儿,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哇!”

 

早慧的诗童

 

王伦深信孙子王守仁是少见的天才。得英才而教之,自然是他晚年的一大快事。

王守仁在爷爷的教导下,开始博览群书。从《论语》《孟子》到唐诗宋词,再到儒释道典籍,王守仁如饥似渴地通读细品,恨不能读遍天下之书。

在王家,读书也很有特点。他们读书不愿被功名利禄所牵扰,不愿被陈规陋俗所束缚,更不盲目崇拜当时被视作权威一般的“四书”,往往偏爱那些把道理寓于具体事情中、以理服人的书,像《礼记》《春秋》《左传》等。这种家风深深地影响了王守仁。

王守仁尤其喜爱兵法。每逢家中宴请客人,王守仁便悄悄取来许多果核,把果核当成士兵,与客人摆兵阵。客人的兵阵往往才摆出来没一会儿,王守仁便想出了克敌的办法。一旦被难住了,他就会缠住客人,让他将这个阵势的来历、制法、优势讲个清楚。王守仁沉迷于这种战争游戏,没少挨父亲王华训斥,因为父亲总嫌他打扰了客人,也耽误了读书。

与邻家的小朋友玩耍时,王守仁则是大家眼中的“智多星”。他平时爱动脑筋,点子多,还能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伙伴们常常坐在他的周围,聚精会神地听他讲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那时,王守仁最喜欢讲历朝历代的战争故事,对历史上文武双全、有所作为的将帅们充满了敬佩之情。

王守仁十岁时,父亲王华赴京应试中了状元。王华为了对父亲尽孝,打算接王伦来京师居住。王伦很是开心,但是一定要把孙子带着。余姚到京师路途遥远,有王守仁相伴可以解闷儿,也可以让他从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当然,也可以让他们父子在京师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上京途中,王伦一行人过了应天府(今南京),船到镇江金山寺附近。这天晚上,王伦牵着王守仁的手登岸,来到江边一个酒楼,朋友已经摆好了酒宴,专程款待远道而来的爷孙俩。此时只见皓月当空,灯火点点。江边高耸着著名的金山寺。

金山寺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面,山间坐落着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有月的晚上,在地处高处的金山寺赏风景,万里澄静全在眼底,长江浩渺,月色如画。唐代张祜描述金山寺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金山寺“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如此如画山水,颇让人心旷神怡。

王伦和朋友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慢慢地有了些醉意,于是决定来个赋诗比赛。轮到王伦时,他一边用筷子敲碗,一边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可惜王伦当晚喝多了,搜肠刮肚也难以应付场面。

就在这时,王守仁站了出来:“孙儿平时承爷爷训导教诲,这样的诗还是让孙儿来作吧!”说毕他朗声吟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王伦和客人见他才思敏捷,妙语如珠,不禁大为惊讶。

长江边的金山岛其大如拳,这只“拳”却打破了维扬水面的宁静。醉后倚着月光下的妙高台吹箫,美妙的箫声吹进洞中,让龙王也酣然入梦。此诗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作者年仅十二岁,众人一时惊叹不已。

其中一个客人还有点怀疑:是不是早就准备好的宿构呀?他还想再考一考王守仁,于是说:“现在月色下,风景好,能不能以‘蔽月山房’为题再作一首诗?”

王守仁听了略一思忖,张口便又来了一首: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首诗纯以理取胜,且富有浪漫夸张的想象力,构思颇有儿童诗特点。山大月小,或者山小月阔,只是因为观察者位置和角度的不同,与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年仅十二岁的稚童,眼大如天,吐词豪迈不凡,且富有哲理,实属不易。

一个朋友对王伦道:“令孙出口成章,以后定将名满天下。”不料,王守仁这样说道:“文章小事,何足成名?”

众人听罢更觉惊奇,王伦却对孙儿的不凡志向另眼相看。

(待续)




正常的孩子通常是十月怀胎出生的,但有早产的,我本人就是早产的,七月怀胎就出生了。有晚产的,但晚到十四个月才生下来,我只知道王阳明一人。

王阳明的前世是天人,就是六道之中最高的道——天道,王阳明的投胎跟普通人是不同的,跟普通来自天道的灵魂投胎也是不同的,普通人的投胎要经历入胎、住胎、出胎之苦,经历这些苦之后,需要消耗灵魂大量的能量,所以智力及智慧水平就低。而特殊的天人投胎是老天爷(或说更高级的灵体)特意安排的,他们不需要经历入胎及住胎之苦,而是直接夺胎出生,王阳明的投胎就是如此。

夺胎的意思就是,王阳明的母亲腹中的胎儿本来不是王阳明,而是另外的灵魂,灵体高层迟迟不让那个灵魂出生。他们物色好王阳明的灵魂之后,派王阳明的灵魂挤进他母亲怀了十四个月的肚子中,把那个灵魂挤走,安排王阳明做这家人的孩子。

在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灵体高层安排灵人进入王阳明祖母的梦中传信:老太太,我们从天上把你的孙子送来了,你这个孙子是上帝特选的人类,他是肩负神圣使命的。

我怀疑王阳明的灵魂来自银河系三个最高级的九级文明星球之一的海奥华星球,海奥华星球的某个人肉身死亡之后,他们通过宇宙飞船把王阳明的灵魂送到地球,然后直接送到王阳明的新家。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创始人摩西和耶稣的灵魂就是来自海奥华星球的。

王阳明的灵体一进入母亲的腹中,母亲就开始出现宫缩了,肚子疼了几个小时,王阳明就出生了。

这个孩子来得极不寻常,来自云端,于是家人给他起名叫王云,这个名字有泄露天机之嫌,于是灵体高层故意不让小王云说话。但王家不知道是这个原因,一位和尚说出原因之后,王家立即给小王云改名,改为王守仁,改名之后,王守仁马上就会说话了。不但会说话,还展现了罕见的天才。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心灵通心理文化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406026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