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范围 儒释道

服务范围

《王阳明传》第四章 入朝后的蹉跌(上)
2024-08-20 来源: 浏览量:436

催眠师黄丽娟高能量式催眠法创始人)

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

王阳明(即王守云)(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是一位深通兵法的军事天才,多次在国家出现内乱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平叛止乱。他以文官掌兵符,上马治军,下马治民,集文韬武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护国安民、力挽狂澜,堪称国士无双;他又是一位诗文高手、书法大家。

王阳明一生的命运十分坎坷。不过这也使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人称“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

 25257eca4b2c7a4f1aafdefaf6439ce

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彻底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

 

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孙中山

 

王阳明对儒学所做贡献同德国的马丁·路德对基督教所做的贡献一样深刻;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都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儒学宗师,中国历史上唯有王阳明一人。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杜维明

 

(接上)

第四章 入朝后的蹉跌

 

 

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秋天,三十三岁的王阳明应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陆偁的邀请,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

齐鲁之地,圣人之乡,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积淀,孔子的诸位高徒也多出生于此,因此能够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可见当时王阳明的道德文章、学问见识已经得到了公认。

然而,这次山东考生们拿到试卷时,发现第一题的题目为:“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是孔子的话,意思为:大臣应当用道义侍奉君主,行不通就挂冠而去。

即使是孔圣人的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的。王阳明生活在大一统的明朝,君为臣纲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讲这种“不可则止”的话是犯忌讳的。严重点讲是心怀异志,犯上作乱。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真会要人命的。当初,孟子提出了一些类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观点,结果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后震怒,派人删节《孟子》一书,甚至还一度下令将孟子逐出太庙。如果他看到出这种考题,王阳明不死也要脱层皮。

不过幸运的是,王阳明生活的年代,社会气氛和文化环境都比较开明和宽容。他针对士人品节普遍滑坡的现实,提出重建“以道事君”的士人原则,得到了以开明形象著称的明孝宗朱祐樘的赏识。

但是,这道“偏题”“怪题”让不少考生简直要崩溃了。有人气愤地拍案而起,摔笔而去;有人认为这题目有问题,干脆交了白卷。也有人欣然命笔,洋洋千言;还有的人心领神会,认为朝廷大开言路了。不过多数考生不满,抱怨连天,只得硬着头皮答题。

从八月初九直到八月十七,连续考了九天。这次在山东主考乡试,王阳明从出题到录取都以“经世之学”为原则,获得了不少赞誉。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九月,王阳明被转任为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负责武官的选拔与升迁。王阳明本身的兴趣在于军事,能调到兵部工作,也是一件令他高兴的事情。

就在这时,王阳明遇到了一位可以切磋学问、砥砺身心修养的同道知己翰林院庶吉士湛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市)人。父亲早逝,他由母亲抚养长大。据说他生下来形貌特异,耳朵旁边有黑痣,左七右六,就像两个斗。因为母亲陈氏在增城东洲西岭下甘泉洞里向神祈祷,湛若水才降生,所以后来湛若水自号“甘泉子”,被人称为甘泉先生,创建的学派也叫“甘泉学派”。

湛若水自幼聪敏,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后擢升为翰林院编修。二十九岁时,他拜在陈白沙门下就学,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

陈白沙本名陈献章,字公甫,号实斋。他继承了陆九渊“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的学说,提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心本论,“静中养出端倪”的功夫论,确立了自己的心学立场。他以自己所创“宗自然”“贵自得”的思想体系,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了明朝心学的先河,是明代由朱转陆的第一人,可谓心学先驱。所以在宋明理学史上,陈白沙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四方学者纷纷前来入学受教。谌若水受老师陈白沙的影响,非常注重"身心体认”,三十二岁时提出了著名的“随处体认天理”学说。

明弘治十八年,王阳明与湛若水一见如故,两人一起探讨身心之学。这一年,王阳明三十四岁,湛若水四十岁。

王阳明对湛若水的评价为:守仁立世三十年,未见此人。

湛若水对王阳明的评价为: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

两人真可谓惺惺相惜。王阳明和湛若水都认为八股化的理学是为今之大患,理学讲得越详细,道理越晦涩,分析越精巧,学问越支离破碎。因此,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从理学中突围出来,倡明真正的圣学,认为心即理,涵养体认的功夫唯在心上做,从而把自己的学问称为“心学”。

最终,心学崛起为朝野瞩目的显学,王阳明和湛若水成为明代中期两大学派的巨头。二人的主张也有一定区别,王阳明坚信“致良知”,湛若水坚信“随处体认天理”。但王、湛二人的学问之旨趣大体相同。对本体理解的一致,决定了他们并不以其区别为分歧,这就为相互调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二人虽成立了不同学派,但他们也成了亲密的朋友。他们白天一起为学生们上课,晚上秉烛夜谈,研究学问。

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能长久,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来袭,王阳明即将遭受三十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变故。

 

 

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祐樘因病驾崩于乾清宫,死时年仅三十六岁。继而一个不满十五岁、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顽皮孩子,提前坐上了金銮殿,引发了大明政坛的重大危机。

朱祐樘饱经忧患,在执政的近二十年时间里自强振作,亲贤臣、远小人,夙兴夜寐,勤政爱民,以致体力严重透支,三十多岁就病魔缠身,走不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还咳嗽不止。大臣们纷纷劝皇帝注意龙体,多休息。可以说,朱祐樘是个敬业爱民的好皇帝。《明史》上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他的执政换来了“弘治中兴”的太平盛世,不过也累垮了身体。朱祐樘在三十六岁时已沉疴缠身,终告不治。

朱祐樘一生之中除了皇后张氏外,居然没有一个妃嫔。张氏只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朱厚照,老二朱厚伟不幸夭折。朱厚照因此成了唯一的继承人。这个宝贝儿子出生仅五个月就被立为太子。但这个皇太子被教育得很不成功。

在临死之前,朱祐樘特意把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召至乾清宫病榻前,嘱托道:“朕自继位以来,一直遵守祖宗法度,不敢怠慢荒惰。日后之事,多烦你们费心!”

然后他让皇太子朱厚照向他们行礼,又吃力地坐了起来,向三位老臣真情告白:“太子还算聪明,但年龄太小,喜欢玩乐,各位爱卿要督促他好好读书,辅助他做个明君。”说着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几个老臣只有连连磕头:“臣等愿意肝脑涂地,辅佐殿下!”然而,朱祐樘的一片苦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现在,朱祐樘病逝,明代三百年中堪称混世魔王的皇帝就要登场了,这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接班时,正值大明秩序稳定、国力强盛、政治开明、人才辈出之时。明孝宗朱祐樘一手成就的“弘治中兴”,让朱厚照有了一个不错的平台和起点。并且朱祐樘还托付了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等多位名臣辅佐朱厚照,朱厚照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然而,明孝宗最担心的事情后来全部都发生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史书记载,朱厚照生得相貌奇伟,面质如玉,容光焕发,年少时便有帝王风度。在时人眼中,朱厚照看起来非常聪明,智商过人,学习也很刻苦。只是他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无论什么事情父皇和母后都依着他,很少对他进行责罚。在这种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朱厚照慢慢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他想要,就一定要得到。再加上他身旁的宦官刘瑾等人不愿让皇太子接近儒臣,经常引导太子嬉戏游乐,练习骑射,放鹰逐犬。刘瑾等人还进献一些奇特的玩具,经常组织演出活动,当时的东宫被人们戏称为“百戏场”。朱厚照毕竟还是个孩子,怎能抵挡得住这些东西的诱惑?他非常喜欢身边这些与自己日夜欢歌玩耍的太监,讨厌那几个终日向自己灌输仁义道德的大学士。结果,日子一久,太子渐渐对讲读不感兴趣,把心思都放在了玩乐上。

而朱厚照一生的荒诞程度,甚至超过了那些影视编导最大胆、最富想象力的虚构。他放纵手下宦官在京城打砸抢杀,然后向他上税纳贡:他不住皇宫,专门修建了豹房,跟老虎豹子们比赛摔跤,还在里面养了异族艳女以供玩乐;他模仿皇宫外的花花世界,在紫禁城中设了多家商铺和妓院,让小太监扮成商户老板,官女扮成妓女,开张营业,自己扮成富商挨家进去听曲、淫乐,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

更绝的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朱厚照郑重其事地下了一道谕旨,要给一位名叫朱寿的将军加封镇国公。他命吏部道:“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统领六师,扫除边患,累建奇功,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五千石。”朱寿是谁?就是当今天子朱厚照!

在位十六年里,朱厚照的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朝令夕改、恶搞胡闹,为历史提供了一桩桩让人目瞪口呆的史实,为世界留下了一份份让人哭笑不得的荒唐档案,当然也给五百年后的影视编导提供了拍搞笑片的绝佳素材。据说清朝的皇子们在读书时如果贪玩不专心,师傅便会来这么一句:“你们想学朱厚照吗?”那些皇子马上就老实了。可见,朱厚照已经是之后的皇帝们教育后代的反面教材,成了昏君的典型代表。

堂堂一国之君,如此行事成何体统!明弘治时期那帮刚正廉洁的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一年的六月,天象异常,雷声震天,奉天殿的鸱吻、太庙的脊兽被震得摇动不止,就连宫门房柱也被摧折焚毁了几根。人们纷纷议论,认为这是上天震怒警示世人。朱厚照心里也发毛了,难道老天爷真的发怒了?千万不要降下灾难啊,否则他就不能安心地玩下去了。按照惯例,他下诏自省,请求臣下进谏。群臣总算逮着机会了,纷纷上书进谏。

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的批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单骑驱驰,轻出宫禁;二是频行监局;三是泛舟海子;四是鹰犬弹射不离左右;五是内侍进献饮膳,不择而食。

按理说,这几点都切中了要害,既然当皇帝就应该干皇帝该干的事情。大臣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朱厚照却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想到先帝的重托,再看看朱厚照的表现,心急如焚,他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言辞恳切地上书,希望朱厚照好好地做皇帝,不要再贪玩下去了。朱厚照一看奏折就来气,但转念一想,刘健是老爹留下来辅佐自己的头号人物,不能轻易得罪。于是,他跟刘健玩起了太极:嘴上说今后一定改正,但依旧玩性不改。

朱厚照过于贪玩,根本无心打理政事,就把权力下放给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太监刘瑾。于是以刘瑾为首,另外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八个太监结成了一个号称“八虎”的团伙。他们在朝中翻云覆雨,专横跋扈。这使一帮愤愤不平的老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心想除掉这些祸国殃民的太监。

那刘瑾是陕西兴平人,本来姓谈。因为家里穷,六岁时被一个叫刘顺的太监收为义子,改名刘瑾。这样他就离开家乡,开始了宫廷生活。刘顺时常能给义子带些好吃的,让刘瑾非常崇拜。刘顺还出钱让刘瑾上私塾读书。后来刘瑾干脆净了身,入宫成为太监。

刘瑾为人精明,办事果断,很快就在宫中结交了不少朋友。不过,刘瑾也有倒霉的时候。一次出宫采购时,他与卖家发生了争执。刘瑾一时冲动,居然出手打死了对方。按照大明律,刘瑾非死不可,但死刑命令却被人截了下来。救了刘瑾的人正是当时的皇太子朱祐樘,后来的明孝宗。

朱祐樘当了皇帝之后,刘瑾继续得到重用。等朱厚照到了读书年龄,明孝宗就安排刘瑾去东宫陪太子读书。刘瑾善于察言观色,百般迎合朱厚照的兴趣爱好,变着法子让这位太子爷玩得开心、耍得尽兴,因而深受朱厚照信任。

刘瑾还能在孝宗面前编谎,帮助小太子逃避功课负担。到了后来,一天见不到刘瑾,小太子就像丢了魂似的。有了这样的情分,朱厚照登基后自然会厚待刘瑾。刘瑾因此数次升迁,最终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在当掌印太监期间,他不但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而且利用权势公然受贿索贿。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二百五十万两,白银五千多万两。

刘瑾敛财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他不仅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还劝朱厚照下诏,让那些在外监军的宦官每人上缴“万金”。他还在京城周边广置“皇庄”,达三百多所,夺人土地,侵民害物。另外,各地官员到京城朝觐,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辄白银千两,有时高达万两。

凡是给他送厚礼的官员往往都官运亨通,而送得少的往往会受到惩罚。比如,给事中安奎和御史张彧出京盘查钱粮,等回来后刘瑾向他们索贿。这二人也许手头紧,送得少了,结果刘瑾随便找个借口,让这两个人戴着一百五十斤的枷示众。如果不是正好赶上阴雨天,这两个人大概率会中暑身亡。所以官员若想活命、高升,就要砸锅卖铁给刘瑾送厚礼。

正德元年(1506年),兵科给事中周钥奉旨去淮安巡察,本来知府赵俊答应送他白银千两以应付刘瑾索贿。谁知周钥要离开时,赵俊却变卦了。去哪里弄这千两白银呢?周钥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好主意。他知道没有了这千两白银,回到京城也不会有好下场,与其被刘瑾活活折磨死,还不如自己了断。于是,他在万般无奈之下寻了短见。发现时,周钥已不能说话,他在纸上写下“赵知府误我”几个字后,便一命呜呼了。

给事中监察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虽然品级较低,却握有实权,那么周钥为何要自杀?经过调查,周钥的遗书被发现,矛头指向了刘瑾。但刘瑾毫不在乎,反倒是那个变卦的赵知府被下狱问了罪。

谁都知道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刘瑾,但谁也奈何不了刘瑾。不过,朝中多数官员却下了决心,必须要把这个太监拉下马来。户部尚书韩文每次退朝都哭泣不止,恨自己不能拨乱反正。户部郎中李梦阳见状咬牙说道:“大臣应当挺身报国,光哭有什么用!”韩文赶忙擦净眼泪问道:“那你能有什么好办法?”李梦阳语气激昂地说道:“那些言官上书进谏弹劾,阁臣大佬们拼死一搏据理力争,铲除宦官阉党并非难事。”

当韩文来找刘健商讨此计是否可行时,刘健认为“八虎”犯罪集团已经成了气候,不容小觑。小打小闹不会起什么作用,必须给予致命一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想要除掉“八虎”犯罪集团,仅靠内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举整个朝廷文官集团之力,才可能彻底击垮“八虎”。

于是,刘健和韩文连夜布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第二天早朝,朱厚照收到了一份措辞和语气非同寻常的奏折,矛头直接对准刘瑾等人:

 

臣等伏睹近岁朝政日非,号令失当。自入秋来,视朝渐晚。仰窥圣容,日渐清削。中外皆言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水、罗祥、魏彬、丘聚、刘瑾、高凤等,号为“八虎”,造作巧伪,淫荡上心,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乃至引万乘之尊与宫外人交往,不顾礼体,日游不足,继之以夜。连使天道失序,地气不宁,雷异星变,桃李秋华,恐非古兆。此辈细人,惟知蛊感君上,以便已私,而不思皇天眷命。

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今大婚虽毕,储嗣未建。万一神游损神,起居失节,虽齑粉若辈,何初于事?高皇帝艰难百战,取有四海。列圣继承,以至陛下。先帝临崩顾命之语,陛下所闻也。奈何姑息群小,置之左右,以累圣德?窃观前古阉宦误国,为祸尤烈,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其明验也。今永成等罪恶既著,若纵不治,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奋朝纲,割私爱,上告两宫,下谕百僚,明正典刑,潜消祸乱之阶,永保灵长之祚。

 

这份奏折出自文坛领袖李梦阳之手,引经据典,言辞犀利,颇具震撼力。落款则为:六部九卿。这让朱厚照深受刺激,可以说内阁全体成员发动弹劾案,几乎等于是整个朝廷都在和自己作对。退朝之后,朱厚照竟然一个人呜咽哭泣,过了中午也不吃饭,几个太监也陪着皇帝流泪。

朱厚照毕竟也是成年人了,知道这份奏折分量之重。如果把这些大臣都得罪了,国家就不能正常运转,江山就会不稳,但他又舍不得杀“八虎”,真是左右为难。后来朱厚照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八虎”送到南京避避风头,过段时间再接回来。

但刘健等老臣岂容打马虎眼,坚持要斩草除根,一向比较正直的司礼监太监王岳也站在了阁臣这一边。朱厚照万般无奈,勉强答应在次日早朝下旨惩办刘瑾。刘健听说后,与众人约定,早朝时伏阙面诤,诛杀刘瑾,王岳为内应。于是,太监王岳就联络太监范亨、徐智等人准备第二天一早捉拿“八虎”。

然而,朝廷政争瞬息万变,时有翻盘的可能。所有奏章都得经过吏部签署,此时的吏部尚书正是对刘健、谢迁等人恨之入骨的焦芳。

这个焦芳早已暗中投靠了刘瑾集团,他立刻派人向刘瑾报信。大惊失色的刘瑾带着“八虎”和其他人等连夜进宫,环跪于朱厚照四周,磕头痛哭。见朱厚照有些心动,刘瑾趁机反咬一口:“王岳等人想害奴等,他勾结阁臣,目的是要制约皇上的进出行动。为此,他必须先除掉奴等对皇上忠心耿耿之人,扫除障碍。”朱厚照听说有人要限制他的自由,当下就恼了。他当即任命刘瑾为司礼监掌印,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抓捕王岳等人,解送南京孝陵种菜。后来,王岳与范亨在途中被刺客杀害,只有徐智逃得快,保全了性命。

次日清晨,大臣们兴冲冲入宫早朝,准备伏阙跪奏,却发现形势大变。朱厚照说刘瑾等人从小服侍至今,不忍处理,此事日后再议。一夜之间,风云突变,刘健、谢迁措手不及,纷纷上表辞官。朱厚照看到辞呈后,一气之下直接让刘健和谢迁滚蛋。而态度相对温和的李东阳上书乞退,朱厚照没有答应。毕竟朝中还要有人做事。

在送别诸友时,李东阳涕泪涟涟。刘健却正色道:“怎么就抹起眼泪来了?假如当初你也据理力争,就和我们一同离开了!”显然刘健对他的态度很不满意。不过,留在朝中的李东阳后来还是起了很大正面作用的。

北京的官员经此打击,大多噤若寒蝉。这时,南方的同人挺身而出。南京六科给事中站了出来,联名上书请留阁臣,处理“八虎”。这里要说明一下,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陪都南京有完整的六部十三司。除了兵部掌握南方军队实权外,其他部门基本上是荣誉职位,只是摆设。一般人宁愿到北京当个工部侍郎,都不想去南京当吏部尚书。

对于参与上书的人,刘瑾把他们都押到了北京,捆在了奉天殿外,然后让锦衣卫用棍子招待他们。带头上书的戴铣居然被当场打死。噩耗传来,以蒋钦、薄彦徽为首的南京十三道监察御史再次联名上书,要求罢免刘瑾,委任大臣,务学亲政,以还至治。对付他们,刘瑾也不客气,一律以“廷杖除名”处置。

(待续)



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因病去世,去世的时候只有36岁,他唯一的一个15岁的顽劣儿子从此当上了大明朝的皇帝,导致国家政局巨烈动荡。

朱祐樘被称为好皇帝,因为他敬业爱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作为一个好皇帝,第一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第二要培养好接班人。

皇帝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可以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婆,皇帝就应该有好多老婆,皇帝娶老婆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方便挑选国家的接班人。

如果皇帝有二十个儿子,可以规定这二十个皇子都有当皇帝的机会。如果老大优秀,按理说优先让老大做皇帝接班人。如果老大不优秀,可以从别的皇子中挑选一位优秀的皇子做接班人。

朱祐樘没有小老婆,只有一个老婆,就是皇后。皇后只生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浑蛋皇帝朱厚照。小儿子早早夭折,相当于这个央央大国皇帝只有唯一一个皇子,这个皇子不被宠坏才是奇怪的事情。

朱厚照虽然是一个混蛋皇帝,但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他一个人身上,他那个号称“好皇帝”的父亲负有主要责任。

溺爱与苛求是教育孩子的两个最重要的误区,但直到如今,还有很多父母在用溺爱与苛求来残害自己的孩子,而且一部分父母直到孩子心灵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近日一位母亲跟她23岁的儿子来找我做心理治疗,他的儿子23岁才开始读大一,这个男生的性取向出现偏差,他渴望变成女生。他的心理能量很弱,在现实中基本上找不到朋友,跟同性相处不好,跟异性也相处不好,只好在网络上找朋友。他在网络上都是以女性身份结交国外的女生朋友,他的交往仅限于打字交流,不能语音,不能视频。

他的心理出现问题,责任在他妈妈身上,但在他妈妈带来见我之前,他妈妈把责任全部推到儿子父亲的身上,觉得是父亲不关心儿子导致的。她老公当然有责任,但她的责任更大,她用无微不至的爱让儿子的心灵一直停留在儿童阶段。儿子读到初中之后因为心灵幼稚脆弱交不到同性朋友,而且受同性欺负,于是渴望变成女生。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心灵通心理文化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14060267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