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叛逆孩子父母须知:
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孩子没办法直接反抗父母,就讨厌父母看重的或强调的东西,父母越强调什么,他就越讨厌什么。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说明父母的管理已经越过红线了。
2、在生活上害怕孩子吃苦,别指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吃苦
3、捍卫尊严比学习更重要
停一年两年不读书是小事,活得没有尊严是大事。
4、意识到孩子逆反的时候,要学会完全放手
一些父母意识到要对孩子放手了,但不敢完全放手,生怕一旦完全放手,孩子就会掉进深渊似的。
孩子不爱学习的常见原因:
厌学叛逆是很多青少年孩子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常见的原因有:
1、孩子头脑笨,学不进;
2、孩子的性格有问题,融不进班集体中;
3、孩子不笨,但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
4、孩子心灵脆弱,受到挫折后无法正常学习;
5、孩子长期被父母强迫监督着学习,于是通过厌倦学习来悄悄地变相地反抗父母。.
第5点是青少年厌学叛逆的重要原因。
很多父母只知道自己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给厌学叛逆孩子父母的忠告
1、任何人都不愿意在别人——哪怕是自己最爱的人——的强制下改变自己,过度逼迫孩子学习会导致孩子厌学厌世;
2、在生活上害怕孩子吃苦,别指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吃苦;
3、人最不能伤害的就是尊严,捍卫尊严比学习更重要;
4、判逆行为是证明自己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5、把全部的精力或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压力;
6、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对孩子控制的权利;
7、既上网又学习是有可能的,健康的孩子应该既会玩,又会学习。
图片48:叛逆的孩子会有较强的生命力
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就越自信。
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话少,行动少,情绪少。
图片46: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往往把自己感觉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感觉当作孩子的感觉,把自己的经验当作真理一样传授给孩子。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即便是错误的选择也比别人代替自己做正确的选择要好。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就越自信。
图片119: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
父母只能是风,而孩子是船。他掌握着舵柄,并最终独立地选择航程。你可以使劲地吹,以影响他的风帆,但你不可能代替他航行。谁是船长?父母们千万要把这事想明白。不然,你连当风的机会也会失去。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一个人躺在地上,如果他不想起来,那么十个人也拉不起他来,即使起来了也马上又会趴下。
图片161:信任能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信任能使一个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有些父母埋怨孩子自私冷漠,不会关心人,其主要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除了学习,其它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你要做高山,让孩子做小草,孩子就永远是小草;你要做大伞让孩子做小鸡,孩子就永远是小鸡。换个位置,你做小草孩子做高山,孩子就能长成高山;你做小鸡孩子做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图片169: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
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意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这其实是在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孩子精神上会变得非常虚弱。
很多有网瘾的孩子,要么是家里没有温暖,要么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他们的“监狱”。所谓的网瘾,不过是他们从一个糟糕的“监狱”逃到一个糟糕程度较轻的“监狱”而已。
图片170: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
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
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
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不能推给谁,只好自己扛。
图片171:要想和孩子沟通好,一定要了解孩子
要想和孩子沟通好,一定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求,体会孩子的感受。
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孩子做了错事或坏事,必须让他承受结果,做了好事也要让他得到表扬和肯定。
如果得到的爱、关注、认可不够,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孩子的自我评价就会偏消极方向发展。
图片172: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
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
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
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不能推给谁,只好自己扛。
图片174: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责
家长不能以身作则,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却要求孩子必须怎么做怎么做,会使孩子学到虚伪的不良品质。
苛刻的父母逼着孩子说谎话来应付,由此孩子学会了逃避,学会了推卸责任。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责。严厉督促不是好办法,因为人不愿意总是被动地做事情,每个人在情感上都是需要表扬和鼓励的。
图片198: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
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
家长失信于孩子,害处相当大,一是这会让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的事也可以不办;二是家长会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面对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因为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他的欲望会大到你不得不拒绝,到那时,他受到的打击就大了。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在批评或惩罚之后,施以温情是必要的。这样等于告诉孩子,大人否定的不是孩子本人,而是孩子的错误行为,管教要有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结尾。
图片201:判逆行为是证明自己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判逆行为是证明自己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托付给孩子来实现,把自己曾受的屈辱交给孩子去还回,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要知道,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他不是你的附属物,而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需要别人的尊重,他会有自己的梦想。
独断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抵触心理特别严重,要么依赖心理过强,缺乏独立决断的能力,很容易在社会环境中迷失自己,受到伤害。
图片203: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强烈
一个孩子得到的爱、关注、认可不够,得到肯定和鼓励比较少,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
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他就没有自尊。没有自尊,就没有价值感。没有价值感,这个人就要消失掉,没有人愿意消失,在消失自己之前他要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于是他就开始捣乱,以此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你们还会关注我。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价值时,会从内心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当自己感到强大时,谁也不能将他击倒。
图片224:孩子尽管是你生的,但他终究是属于他自己的
危机本身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在给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成长的契机。因为,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难的努力中,才能深切感受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并且,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完善自我。
如果父母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多,使得孩子从小就没有多少“摔跟头”的机会,因此也就使孩子丧失了在各种“跟头”中成长的机会。这不仅阻碍了孩子社会化过程,还导致孩子人格发展的不健全。
孩子尽管是你生的,但他终究是属于他自己的,是属于社会的,他终究要独立承担自己的生活责任。
图片233:而水面下的90%——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做家长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并为此焦虑,其实没了解到,孩子的综合素质像一座冰山,知识和技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水面下的90%——才能决定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这水面下的90%,正是关系孩子底层能力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品格和内驱力。
这四项能力,共同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指数。
No.1 心理咨询治疗做什么?怎么做?
心理治疗与催眠心理治疗就是对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的觉察,穿越层层迷雾,去了解内心深处的未完心愿,未能表达的情绪并充分地宣泄释放转化,了解潜意识的真正意图,获得真正地领悟。从而不再怨恨,不再要求补偿,不再自责,不再抓住过去不放,不再担心未来,从自我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本来面目,让生命充满激情、活力、智慧与勇气。
心理治疗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1.化解潜意识深处己知的或未知的创伤阴影,充分宣泄释放压抑的负面情绪;
2.转化负面思想观念或负面信念,即调整思维模式或看问题的角度;
3.提升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策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把紧张难受的感觉转化为放松轻松舒畅的感觉习惯;
5.把负面自动暗示习惯一一找出来,转化为正面暗示,然后强化为正面自动暗示
习惯。
No.2 心理咨询治疗做什么?怎么做?
★引导一个人看到他所看不见的盲点或误区。引导他从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让自己内心获得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协助他找到智慧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让人清楚明确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明白哪些是自己的权利,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自己的义务,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可以得到的,哪些是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把各层的关系都理顺了,心里的结就解开了。
★引导一个人看到他所看不见的盲点或误区,或是他不敢面对、害怕面对的那些点,带领他重新去认识、看待、解释那些事情,引导他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并一一去面对穿越,如此郁积的能量就流动释放了。只要改变过去的因,就可以改变现在的果,而且不会让自己重蹈覆辙。
No.3 心理咨询治疗做什么?怎么做?
★对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的觉察,穿越层层迷雾,去了解内心深处的未完心愿,未能表达的情感并充分地宣泄释放转化,了解潜意识的真正意图,从而获得真正的领悟,活出自己的精彩。
★引导人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人性,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同时也学会平等尊重善待他人。
★重新梳理人生,在与生命做深层对话的过程中,当我们看见了生命的真相,改变就已经在发生了。
★在向内坦诚不欺地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挖掘更深沉、更有智慧的自我。
★把患者内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关于亲子关系
1、过度的、无节制的母爱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予孩子生命快乐的同时也磨灭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敢精神,使孩子变得依赖、敏感、神经质,这样的孩子拒绝长大。
2、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困难,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包括犯错误的机会,遭受打击的机会,这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3、从更高的境界来说,真正地爱一个人,就是帮助这个人成为他自己心灵王国中的国王,让他在一切有关自己的事情上,有绝对的终审权。
4、那些一有要求就迅速被满足的儿童,等于被他们最亲爱的父母剥夺了感知幸福的途径,因为等待幸福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5、社会得有法律,家庭得有规矩,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会守规矩,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允许做的。规矩就是家庭中的“法”,孩子和父母都需要“守法”,但是这家庭中的“法”不能由父母单方面制定,得和孩子一起民主协商订立规矩,这个规矩应该是孩子做得到且对孩子有益处的。
6、经历本身就是财富,经历多了,能力自然增强,不要过度替孩子做事,过度的保护将带来孩子的无能。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容易体验到不安全感,不敢面对困难,动不动就退缩或回避,甚至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7、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8、父母曾是人生不得不接受的第一任老师或楷模,如果不曾经过系统的清理,长大以后,会不由自主地重复他们的模式,基本上概莫能免。家庭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魔力,传递着悲剧或喜剧的性格和命运。
9、容易情绪化的父母等于是在告诉孩子:在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要小心谨慎;而在父母情绪好的时候,不妨无法无天。
没有原则地对孩子轻易妥协的父母等于在告诉孩子:只要坚持哭闹,就可以达到想要的目标。
10、如果父母把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或把全部的未来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做不仅会失去自己的生活,而且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太大的压力。因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
11、当一个人被他人需要的时候,是非常美妙的感受,成就感无与伦比。没有人愿意总是处在被人帮助的状况之中,因为人都渴望优越,总是被帮助是一种自己不优越而别人优越的状况。
受人之恩时的感觉:一种是感激,毕竟别人是好意;二是不如别人的低价之感、难堪感。
12、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先是把孩子培养能无能的人,当孩子长大后继续向父母寻求过度保护的时候,则被父母骂为“白眼狼”。希望孩子将来幸福的父母,应该多用精力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这才是孩子未来幸福的保险单。
13、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对孩子控制的权利,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就是他有充分的自由。看到孩子叛逆,做父母的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叛逆行为是证明自己是自己意志的主人。
14、最好的劝慰方法是不劝而劝,最好的战术是不战而胜,最好的教育是不言而教。不战而胜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军事威胁、政治和外交压力让对方不战就屈服;不言而教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自己以身作则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不劝而劝当然也不是什么话都不说,只是不说那些一般劝慰的话而已。很少有人真的需要别人出主意,他们真正需要的不过是别人的理解,理解就是最大的劝慰。